副所长武海涛:分管研究所科研管理、实验室建设、野外台站(湿地)、国际合作工作、期刊编辑;分管部门:科研计划处、学术期刊中心;分管业务领域:湿地与环境;所长交办的其他事项。
武海涛,男,1978年出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地理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和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2013年于美国佐治亚大学做访问学者,2014年-2015年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做访问学者。历任研究所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站副站长、常务副站长,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研计划处副处长、处长,现任研究所副所长。
兼任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湿地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国家级湿地公园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Wetlands》副主编,《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编委,《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Ecohydrology& Hydrobiology》和《Hydrobiologia》客座编辑,《湖泊科学》编委。
主要从事生物地理学、湿地生物与环境、退化湿地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主持研究并深入揭示了北方河口湿地水文连通与生物连通的耦合机理;组织实施了东北退化淡水沼泽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集成与示范,集成创新了近自然综合恢复技术体系,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论证了沼泽湿地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特征及形成机制,揭示了退化沼泽土壤动物格局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机理,证实了沼泽无脊椎动物的环境指征功能,并筛选了典型指示类群。正在主持开展长白山土壤生物垂直带格局变化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反馈、北方退化沼泽湿地恢复等研究。
近年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GEF国际湿地项目等30余项,在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发表SCI等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书籍8部;以第一申请人授权发明专利10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20年,排名第一;2017年,排名第四),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排名第五)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8.排名第一),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8年),2019年入选“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
Email:wuhaitao@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