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简称松嫩西部站)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45°14N,123°21E),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0 mm,降水集中在6~8月,无霜期136~163天。苏打盐碱芦苇湿地是松嫩平原西部特有的湿地类型,湿地土壤盐分组成总体上以Na2CO3和NaHCO3为主。湿地植物群落以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为优势种,伴生香蒲(Typha orientalis)、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羊草(Leymus chinensis)等。
松嫩西部站地处生态脆弱带,区域内湿地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呈不同程度的退化,部分已演变成寸草不生的碱斑地。从2002年开始,刘兴土院士带领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对松嫩平原西部严重退化的芦苇湿地进行了生态恢复研究与示范,建立了苇-鱼(蟹)-稻复合生态工程模式,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在牛心套保开展集成示范;2013年与吉林省林业厅联合建立了湿地恢复与合理利用研究示范基地,2015年,研究站列入“东北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设立“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2017年,与大安市政府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研究站进入新的建设发展阶段,研究对象覆盖松嫩平原西部所有盐碱湿地。
一、总体定位
针对内陆盐碱沼泽与湖泊湿地的演变过程、人类经营活动对内陆盐碱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量化盐碱湿地区域生态屏障功能,构建退化盐碱湿地生态保育与恢复技术体系,开展盐碱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工程模式试验和技术示范推广。主要开展研究、观测和示范,既是定位观测实验平台、高新技术开发基地、技术成果的试验示范基地,也是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科普教育基地。
二、科学目标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系统长期演变规律;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修复与重建机理。
三、研究方向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评价和健康诊断;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调控;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保育与生态产业模式试验示范。
四、科普宣教
结合研究站的科研监测平台、重大科技任务示范工程,基于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宣教设施,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科普、宣教、研学、培训、社会实践等活动。
站长:文波龙
联系电话:0431-85542226
通讯地址:吉林省大安市牛心套保苇场中国科学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