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简介
  • 科学研究
    • 实验室定位
    • 研究目标
    • 研究方向
    • 研究项目
    • 研究工作进展
  • 科研队伍
    • 队伍建设
    • 学科组
  • 研究生教育
    • 简介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研究生
    • 毕业研究生
  • 科研成果
    • 获奖
    • 专著
    • 学术论文
    • 专利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东北地理所在中国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8-25   |  【 大  中  小 】

地上生物量是评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指标。莎草类湿地(sedge wetlands)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沼泽和山地区域,具有固碳、维持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然而,目前关于全国尺度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明确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其生物和非生物影响机制,对预测湿地功能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

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结合国家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与遥感获取的气候信息数据,以我国125个典型莎草类湿地样点为研究对象,明确了我国国家尺度湿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分析了莎草类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揭示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地上生物量的贡献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气候区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影响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其中,生物因子在决定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中占主导地位。植物物种丰富度对地上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受群落类型调控。此外,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最主要非生物因子,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性质不仅直接影响地上生物量,还通过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类型间接影响地上生物量。

该研究解析了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中国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相对贡献,深化了对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机制的理解,并为预测湿地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Plant Ecology》上,由东北地理所孟敬慈博士研究生(第一作者)、王国栋研究员(通讯作者)、姜明研究员、刘波正高级工程师、薛振山副研究员和东北师范大学王铭教授等共同完成。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23YFF1305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94825,U23A2004)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项目(2019234)等项目共同资助。

图1中国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


图2不同薹草群落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的平均值(Mean±SE)

图3 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层次分割分析

图4 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中国莎草类湿地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路径

论文信息:

Jingci Meng,Guodong Wang,Ming Wang,Meiling Zhao,Yusong Yuan,Nanlin Hu,Qi Chen,Tao Zhang,Bo Liu,Zhenshan Xue,Ming Jiang,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jointly affect aboveground biomass in sedge wetlands of China,Journal of Plant Ecology,2025. https://doi.org/10.1093/jpe/rtaf137.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27  Email:jyrs@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