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在苏打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估方面取得新进展
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北松嫩平原西部,面积高达342万 hm2,约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19%,且每年仍在扩展。土地盐碱化不同程度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常造成植被退化,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同时极大危害着区域生态环境。随着苏打盐碱地大规模开发,大量的不同类型改良剂被应用,由于土壤改良剂的质量标准、施用规程以及效果评估等规范性文件的长期缺乏,大多研究者对其采用的改良剂的研究报道均称之为有效,导致社会公众很难判定各种改良剂孰优孰劣。为此,东北地理所研究人员针对现阶段国内盐碱地常用改良剂以及苏打盐碱土改良的效果进行了定量和综合性评估,为苏打盐碱地改良剂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了全国范围内1992-2022年30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不同改良剂在盐碱地改良效果上的相关报道,采纳了有关田间试验报道的92篇相关文献中的2061组研究数据,综合分析了当前国内盐碱土改良剂的研究现状,量化评估了不同类型改良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解析了影响改良剂应用效果的相关因素。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改良剂的改良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石膏类改良剂、生物炭和混合改良剂施用后土壤碱度分别降低21.5%、19.6%和37.0%;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含量提升效果最佳(47.8%),石膏类改良剂相对最低(26.4%)。三种改良剂多用于中、重度苏打盐碱土表层(0~20 cm)土壤改良,其施用量和施用年限对土壤改良效果存在差异。改良剂施用量是影响石膏类改良剂、生物炭和混合改良剂等降低土壤碱化度和盐分效果的主要因素。石膏类改良剂主要作用原理是降低土壤碱度,进而间接提升土壤养分和促进作物生长,生物炭和混合改良剂兼具降低土壤碱度和直接提供土壤养分的作用。土壤改良剂在选择使用上不仅要考虑用量,种植作物类型、改良剂成本、作用效果持久性以及环境安全性问题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这些研究结果为苏打盐碱地改良剂的科学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1不同改良剂施用对土壤盐分含量和碱化度的作用效果
图2不同改良剂施用对盐碱土主要养分含量的影响
图3不同改良剂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解析
该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期刊《Soil & Tillage Research》(中国科学院一区,IF = 6.1)和国内重要期刊《土壤学报》上,由东北地理所硕士研究生黄广志(第一作者)、黄立华研究员(通讯作者)等共同完成。研究得到了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20230302009N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7148)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500502-7)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如下:
[1] Huang,G.,Liu,B.,Jiang,X.,Liang,Y.,Cai,J.,Huang,L*. The application of amendments improves properties of salt-affected soils across china. J.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25,248: 106431. DOI: https://doi.org/10.1016/j.still.2024.106431.
[2] 黄广志,黄立华*,刘伯顺,蒋小曈,杨璨,梁燕萍,蔡婧晖. 基于Meta分析的苏打盐碱土改良效果评估[J]. 土壤学报,2025,62(2):388-399. DOI: https://doi.org/ 10.11766 /trxb202309060360.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