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在Communications Earth& Environment期刊发文揭示中国湿地绿化趋势
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监测其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对于准确认知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在全球植被绿化趋势的背景下,由于原位观测不足、湿地植被生长与局地水文关系复杂等因素限制,已有研究缺乏对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时空格局的准确解析,限制了湿地植被碳汇等研究进展及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面向以上科学问题,东北地理所湿地遥感研究团队基于1087个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样点数据和China_Wetlands湿地分布数据,解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图1)。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密度平均为352.23±32.67 g C m−2,总地上植被储量为57.51±6.36 Tg C。近20年来(2000-2023年),中国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呈现逐渐增加特征,绿化趋势显著。在未来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湿地将持续快速变绿,但变绿程度呈现明显地理差异。
图1 中国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
该研究从国家尺度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库的构建和高精度的空间预测方法入手,对中国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进行了优化创新研究,准确地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现状特征、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势。选择地上生物量为指标,弥补了已有研究对中国湿地植被绿化趋势研究的不足,将有助于加深对于国家和全球尺度湿地碳循环的理解。
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Nature系列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研究由东北地理所任永星特别研究助理、毛德华研究员(通讯作者)、王宗明研究员、于子成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涛研究员、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萧向明教授、英国阿伯丁大学Mohamed Abdalla博士和Pete Smith教授、吉林大学李晓燕教授等共同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22103)和东北地理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2022QNXZ03)等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如下:Yongxing Ren,Dehua Mao*,Tao Wang,Mohamed Abdalla,Pete Smith,Xiangming Xiao,Zicheng Yu,Xiuxue Chen,Yanbiao Xi,Ling Luo,Xiaoyan Li & Zongming Wang. Persistent vegetation greening trends across China’s wetlands. Commun Earth Environ 6,624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5-02628-z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5-02628-z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