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动态    实验室研究进展
实验室研究进展

我所在大豆中特有的重要开花期E1基因的表达方式及作用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4-13   |  【 大  中  小 】

    我所大豆分子育种团队夏正俊研究组,在早期成功地克隆了大豆生育期基因E1(PNAS, 2012)后,对E1基因的表达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大我所大豆分子育种团队夏正俊研究组,在早期成功地克隆了大豆生育期基因E1(PNAS, 2012)后,对E1基因的表达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大豆植株在长短日照处理及连续光照或连续黑暗条件下的日节律表达分析表明,大豆的长日照条件是维持大豆E1基因基础表达量的重要条件,相反,短日照条件或连续黑暗会使大豆的E1表达的基础表达量明显下降,促进大豆的开花。在正常长日照条件(16小时光照及8小时黑暗条件下),E1的表达呈明显的双峰型,且第一高峰为日出后的二小时左右。这是特点与大豆为短日照相关联。在E1的基因功能方面,在我国大豆品种烟黄3号中发现了一个E1特异的等位变异,并定名为e1-b3a,该突变体保留了E1基因的核定位信号,但只保留了一半的B3-like结构域。通过烟黄3号的基因型及所配制的遗传群体研究表明,该等位变异为早花变异,即E1的抑制开花的功能近乎丧失。亚细胞定位表明该与E1蛋白相似,e1-b3a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因而推测e1-b3a的抑制开花的功能丧失主要是原自于B3结构域,进一步佐证了E1基因中B3-like结构域重要性。本研究还同时明确了不同E基因(E2E3E4基因的遗传背景同时影响E1基因的功能。E1基因同时为分子设计育种中的重要选择位点,相关机理的明确为进一步克隆新基因,完善大豆中的光周期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夏正俊研究组翟红助理研究员及吕世翔博士生为共同第一作者。论文题为

“Diurnal expression pattern, allelic variation,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reveals 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E1 gene in control of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in soybean”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

论文链接: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35909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