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耀光教授来我所做学术报告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12-04   |  【 大  中  小 】

2014年5月28日下午,应”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耀光教授来我所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所内外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刘耀光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基因工程、水稻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水稻育性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系统地研究和阐明了杂交稻育性控制遗传系统(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性、杂种不育与亲和性、光温敏不育系等)的分子基础,为杂交稻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创新方面如PCR新技术、大片段和多基因转化技术的开发和多基因遗传工程做出显著贡献。在《Nature Genetics》、《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PNAS》、 《Plant Cell》、《Cell Research》、《Plant J》等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超过4000次,2篇论文被“Faculty of 1000 Biology”推荐和评论4次,被学术刊物专题评述4次。 

  刘耀光教授以第二代高效多基因组装转化载体系统的开发和植物多基因工程技术---花青素代谢工程与紫色胚乳大米的创建为题,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各个多基因转化系统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第二代高效多基因组装转化载体系统的体外组装方法。并以花青素代谢工程为例,将其代谢途径中的8个关键基因组装成多基因载体系统,进行水稻转化,成功获得紫色胚乳大米。 

    报告会上,刘耀光教授细致地回答了提问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得到广泛的好评。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