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其他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劳动新闻】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扎根黑土地14载

来源:劳动新闻

来源:劳动新闻   |  发布时间:2021-05-17   |  【 大  中  小 】

  身着一件耐磨的牛仔服,身材健硕,皮肤黝黑。这个朴实的汉子就是刚刚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努力把土壤肥力提高,把农作物产量提高,把粮食供应能力提高。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撸起袖子加油干!”13日,记者见到关义新时,他的话语铿锵有力。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梨树县视察时,关义新汇报了梨树县保护性耕作工作的情况及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梨树模式及专家们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鞭策!”关义新说。

  在关义新的办公室里,满满的一桌文稿和记录详细的笔记本,倾注了他对农业科技事业的执着和对脚下黑土地的满腔热爱。2007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沈阳生态研究所率先引进国外免耕技术,在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与示范基地,开启了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机理与效果的长期定位研究。自此,关义新便扎根在了这里。

  啃书本、做笔记,学习先进经验……关义新习惯了在田间地头忙碌,一天不去玉米地,他就觉得不踏实。“在技术上,我们要不得半点虚假,要让老百姓用起来安心、放心。我们选育出适合农民种植的玉米好品种能让农民增产增收,这对农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关义新说。

  2018年,关义新创新研发了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并研制了配套机具——条耕机。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以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和秸秆覆盖条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在梨树县的推广面积已由2007年的200多亩发展到2020年的210万亩左右。

  “我们从未改变保护好黑土地的初衷,还要培育出优良的玉米品种。”怀着这份责任心,关义新牵头成立中科玉联合体,7年来,参与企业由成立之初的30多家扩大到145家,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业创新联盟。“我们通过‘测量’数字化选育、分子辅助杂交种二环系选育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等应用,提高育种效率,最终构成生产新品种的流水线。”关义新说,在这样的育种体系下,可以极大地缩短玉米育种的时间。

  不断攻克难题,不断突破瓶颈。14年来,关义新对黑土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研究付出,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推广。“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面实施,我会倾尽一生保护好我们的黑土地。”关义新说。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