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高产、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东生104、东生105和东生112”通过审定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8-13   |  【 大  中  小 】

 由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冯献忠研究团队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东生104”、“东生105”和 “东生112”,日前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上述品种是研究团队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平台通过全基因选择设计育种方案,采用基因芯片规模化鉴定后代基因型,定向改良大豆产量、抗病性、广适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培育而成。上述品种育成审定标志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从理论研究走向了生产应用。

  “东生104”(审定编号:吉审豆20200031)为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以吉育47为父本,自选系BY0013为母本。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手段,通过聚合高产基因和抗花叶病毒病基因、抗灰斑病基因选育而成。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46.60公斤,比对照组吉育86品种增产8.98 %;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12.96公斤,比对照组吉育86品种增产5.08 %。“东生104”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102.4厘米,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18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褐色,百粒重22.1克。经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高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高抗大豆灰斑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0.27%,粗脂肪含量20.34%。

  “东生105”(审定编号:吉审豆20200032)为高产、广适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以吉育47为父本,广适性EMS诱变筛选的突变材料SEJ0086为母本。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通过聚合高产基因和广适性基因选育而成。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04.30公斤,比对照组吉育86增产7.41%;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26.61公斤,比对照组吉育86增产9.33%,多年多点种植稳定性极好。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96.8厘米,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18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褐色,平均百粒重22.7克。经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高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褐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32%,粗脂肪含量20.22%。

  “东生112”(审定编号:吉审豆20200033)为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以长农16为父本,合丰55为母本。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通过聚合高产基因和抗花叶病毒、抗霜霉病、抗灰斑病等多个抗病基因选育而成。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31.90公斤,比对照组吉育86增产8.4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43.43公斤,比对照吉育组86增产6.22%。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101.4厘米,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17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褐色。圆形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微光泽,种脐黄色,平均百粒重18.9克。经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高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褐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中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1.88%,粗脂肪含量19.47%。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