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东北地理所成功克隆新型调控大豆营养生长期长度的新基因QNE1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7-22   |  【 大  中  小 】

        开花标志着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是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大豆是典型的光周期敏感短日照作物,通过经典遗传学方法,先后已成功克隆了E1、E2、E3、E4、J、qFT12-1等主效基因。大豆中E1基因具有抑制大豆开花的功能,是控制大豆生育期的主要基因。同时,以E1通路相关的基因及机理已经逐步明确。寻求不同类型调控大豆开花的因子,特别是不受光周期影响的遗传因子对于培育广适应性品种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实验室夏正俊团队利用我国广适应性的大豆品种中黄13×北方主栽品种黑农51、日本栽培品种岩姬(Iwahime)×北方主栽品种绥农10号制备的两个遗传群体中,同时在6号染色体上E1附近初步定位到一个新的开花期QTL,QNE1(Major QTL Near E1),在岩姬(Iwahime)×绥农10号的群体中,其控制开花的效益与E4位点相当。经对两个遗传群体分别进行精细定位,确定了Glyma.06G23400 是候选基因,该基因编辑TCP类转录因子。对已测序的700多份品种的单倍型分析发现,其非同义突变与大豆开花期显著相关。同时,Glyma.06G204300蛋白主要存在于大豆细胞核中。转基因大豆(图1A)呈早花表型。同时,转基因油菜不仅引致早花还可引起油菜叶型的变化(图1B-C)。 

  本研究揭示了与光周期E1通路迥异的基因调控通路(图1D),进一步丰富了大豆开花调控多样性,同时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广适性大豆栽培品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图1:新型大豆生育期基因Qne1的功能验证与分子模型。 

  A:过表达Qne1大豆呈早花表型。W82:野生型Williams 82品种; SQZ#L51与SQZ#L66, 为过表达Qne1 植株。 B-C, 过表达Qne1油菜促进开花与引致叶形态变化。B:野生型油菜品种K407, C:过表达Qne1油菜植株。D:Qne1功能的模型图。 与日照时长密切相关的E1光周期开花通路相比,Qne1通路调控植物开花不受光周期所调控。同时Qne1 还调控植物叶片形态。  

  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A)“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重点部署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夏正俊研究组翟红副研究员为本人共同第一作者,已毕业的学生王亚英、王露、陕西省油菜中心张彦峰、江苏省农科院陈新、杨加银等参与完成相关的研究工作。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夏正俊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田志喜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gine.com/SCLS/doi/10.1007/s11427-022-2117-x;JSESSIONID=3917fa85-ea49-4d0a-929d-ad3bbf1840e8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