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盐碱地大豆新品种“东生118”大面积种植创高产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0-27   |  【 大  中  小 】

   近年来,东北地理所冯献忠研究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及重点部署等国家及地方项目支持下,突破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应用瓶颈,利用分子设计选育了多个大豆新品种并获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育成的耐盐碱大豆新品种“东生118”在近年来表现出良好的盐碱抗性。2022年10月7日,在松原市前郭县查干花镇八家子村经测产专家(吉林农业大学王丕武教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郝东云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张伟研究员和长春师范大学魏健教授)现场对225亩盐碱地大豆进行了实打实收测产,“东生118”在中重度盐碱地示范亩产150.4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测产田块展示的大豆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盐碱性,后续配合固定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增加公顷保苗株数将会有更大的增产空间,可以实现在大安、松原等苏打盐碱地区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科研计划处处长李禄军,吉林省农业厅种业处处长郑清,吉林省农业厅科教处科长张海军对现场测产过程进行了全程监督,对于新品种的培育给予了肯定,认为该品种的成功培育对在边际土地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和生态治理吉林西部盐碱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