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助理研究员
    • 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
  • 研究成果
    • 期刊论文
    • 专利
    • 审定品种
  • 科研动态
    • 实验室研究进展
    • 学术活动
  • 研究生教育
    • 学科与学位点
    • 研究生导师
    • 在读博士
    • 已毕业研究生
  •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要闻
要闻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暨“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2023年会成功召开

来源: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9-22   |  【 大  中  小 】

  8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暨“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成功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薛勇彪研究员,副主任种康院士、钱前院士,委员傅向东研究员、刘春明研究员、左建儒研究员、田志喜研究员、刘宝辉教授、喻德跃教授、刘宝教授,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副所长王宗明,科研计划处负责人李禄军研究员及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各学科组组长、科研骨干和学生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钱前、种康院士分别做了题为“作物种质资源现状与展望”、“水稻耐寒信号网络与分子设计潜力”的特邀报告。冯献忠研究员总结汇报了年度工作进展。孟凡立研究员和尹小建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大豆增强子挖掘与精准定向育种探索”和“皂苷类物质合成通路解析与大豆抗逆研究”的工作进展汇报。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分别对实验室各项工作进行了质询和指导,对实验室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术委员会认为过去一年实验室立足东北地区,在实验室平台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品种培育与推广、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验室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阶段。学术委员会对于实验室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导建议,指出实验室要对标国家战略需求,聚焦解决国家种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明确以应用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组织团队科研力量集中攻关,研发大豆育种关键技术,实现由知识积累型向生产任务导向型的科研模式的创新;解析“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其高产与耐逆的分子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身研究特色;加强对适宜保护性耕作品种的设计培育,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提供品种支撑;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尤其是年轻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使实验室拥有一支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梯队。

  年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东北亚种质资源综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并组织参观了研究中心。

  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实验室今后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指明了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Email:iga@ig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