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学术期刊中心
      • 信息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 新闻动态
    • 重要新闻
    • 综合新闻
    • 党群工作
    • 科研动态
    • 传媒扫描
  • 其他
    • 招聘启事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联系我们
  • 重大项目管理
    • 基金项目
      • 中国泥炭地碳库演变规律与稳定性维持机制
      • 项目二
    • 973项目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重点研发
      • 项目一
      • 项目二
      • 项目三
      •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
      • 项目五
      • 项目六
      • 项目七
      • 项目八
      • 黑土地耕地质量多尺度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
      • 项目十
      • 黑土地农用土壤质量退化过程与阻控途径
      • 项目十二
      • 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
      • 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
      • 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风险评估及生态安全调控
      • 项目十六
      • 旱作黑土地保育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 黑土地土壤生物资源禀赋配置与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
      • 项目十九
      • 黑土区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景观构建关键技术
      • 东北黑土区典型除草剂高效消减与精准修复技术
    • 基础调查
      • 项目一
      • 项目二
      • 中国主要天然林区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
      • 项目四
      • 中国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资源与健康状况调查
  • 专栏
    • 文献资源
    • 分析测试部
    • 学术期刊
    • 数据中心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黑土与湿地分中心
      • 东北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
      • 科学数据银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学数据社区
  • 专题
  • 快捷通道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
  • ARP
  • 内网
  • 网站地图
  • ENGLISH
  • 农业技术中心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现任领导
      • 姜明

        所长

      • 王宗明

        党委书记
        副所长

      • 项尚

        纪委书记

      • 李向楠

        副所长

      • 李禄军

        副所长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设立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02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农业技术中心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办公室
      • 科研计划处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财务处
      • 条件保障处
      • 监督审计处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概况
        东北地理所现有各类职工500余人,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历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百千万、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10余人,院级人才计划30余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首席科学家1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0余人。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院级人才
      • 部委人才
      • 兴土人才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特别研究助理
  • 科研成果
    • 概要
        60年的耕耘,东北地理所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创建了我国湿地学科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湿地形成与发育规律、土壤关键过程与生态功能,研发退化沼泽近自然综合恢复关键技术、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和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阐明了黑土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揭示了黑土退化特征和肥力调控机理,研发了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侵蚀黑土综合防治技术、合作研发了“梨树模式”等黑土保护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支撑“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研发和...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中铁十四局集团到东北地理所开展专题调研
      • 第十届全国玉米育种大会暨中科玉科企联合体年度工作会议在海南乐东县成功召开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小东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并签署合作协议
      •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何伟利一行调研东北地理所
      • 东北地理所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交流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William R. Horwath教授来东北地理所访问交流
      • 姜明参加地球观测组织(GEO)2023年会议周及部长级峰会
      • 中国科学院国际杰出学者Damià Barceló教授访问东北地理所
      • 姜明率团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科研机构
      • 俄罗斯联邦科学水稻中心一行到东北地理所开展合作交流
      • 中美土壤学会“快速进化中的黑土地科学”研讨会在长春顺利召开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东北地理所是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童心探科学 筑梦新时代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系列科普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办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活动
      • 东北地理所举行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科普文章
      • 【科学大院】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 【科学大院】2022年中国新补充10343个物种,其中最多的是……
      • 【科学大院】灌木“步步入侵”,草原“何去何从”
      • 【中科院之声】野火对于野草,是敌是友?
      • 【科学大院】亮如白昼的夜里,有些植物处境艰
      • 【科学大院】如何保护黑土?有一个“偷懒”的办法
      科普图片/视频
      • 【哔哩哔哩直播2023中科院跨年演讲】邹文秀:“龙江模式”——保护黑土地 共筑大粮仓
      • 关义新-“用好养好”东北黑土
  •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相关规定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年度报告

      • 2019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2018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组织机构

      • 工作机构
      • 监督机构
      主动公开

      基本信息

      • 单位概况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发展规划

      规章制度

      • 机构管理
      • 科研活动管理
      • 人事教育管理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研究成果

      财政经费

      • 预算决算

      人事人才

      • 人才队伍
      • 招生与培养
      • 人才招聘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会议

      科学传播

      • 科普知识

      年度统计与出版物

      • 出版物
  • 首 页
  • 所况介绍
    • 机构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直属机构
    • 科研系统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科研计划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重大项目办公室
        • 部门简介
      • 人事教育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常用信息
      • 条件保障处
        • 部门简介
        • 制度文件
      • 监督审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综合办公室(含党办)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科研计划与财务处
        • 部门简介
      • 农业技术中心人事教育处
        • 部门简介
    • 支撑系统
      • 信息中心
      • 学术期刊中心
      • 公共技术中心
    • 野外平台
      • 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
      • 东北农业监测网络
      •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
  • 人才建设
    • 院士
      • 院士
    • 国家基金委人才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院级人才
      • 关键技术人才及技术支撑人才
      • 王宽诚产研人才、区域发展青年学者
      • 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部委人才
      • 农业农村部
      • 国家林草局
    • 兴土人才
      •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类
      • 成果转化类
    •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支撑系统
      • 管理系统
    • 特别研究助理
      • 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博士后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科组群)
      • 黑土区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盐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区域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学科组群)
    • 表格下载
      • 流程
      • 进站
      • 中期
      • 出站
      • 其他
  • 科研成果
    • 概要
    • 获奖
    • 论文
    • 专著
    • 专利
    • 应用技术
    • 标准
  •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国际交流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招生信息
      • 招生简介
      • 博士招生信息
      • 博士招生目录
      • 硕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目录
      • 推免硕士生及直博生招生信息
      •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相
      • 硕士试题下载
    • 导师介绍
      • 博士导师
      • 学术型硕士导师
      • 专业型硕士导师
    • 研究生会
    • 管理制度
    • 表格下载
      • 招生用表格
      • 学籍用表格
      • 论文与学位用表格
      • 教师用表格
      • 毕业
      • 联合培养表格
      • 其它
  • 党群园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图片/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
  1. 当前位置:首页    其他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2025年联合学术年会暨兴凯湖论坛(第三轮通知)

来源:兴凯湖站

来源:兴凯湖站   |  发布时间:2025-08-12   |  【 大  中  小 】

  湖泊与湿地是地表环境中极其重要的地貌单元,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库、洪水调蓄库和物种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涵养水源和旅游休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泊与湿地周边往往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其环境变迁及生态变化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保护与修复工作已然成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进一步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深入探讨湖泊与湿地保护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路径,促进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推动我国湖泊与湿地生态保护事业迈向更高水平,科学维护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决定于2025年8月在兴凯湖召开学术年会。会议期间还将召开《湖泊科学》第八届编辑委员会会议。

  诚挚邀请全国各地的湖泊、湿地、水库相关科研、教育、管理及相关产业工作者拨冗出席,参加交流研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

  1.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

  《湖泊科学》编辑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湿地科学》编辑委员会

  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

  吉林省地理学会

  支持单位:

  黑龙江省兴凯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赞助单位:

  天美仪(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会议学术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理事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理事

  《湖泊科学》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二、会议安排

  1.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5年8月15-17日。

  地点: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国际大酒店(鸡西市密山市东安街201号)。

  2.会议报告形式与要求

  报告形式:口头报告,会场PPT比例为16:9,建议按此比例提前准备。

  报告时长:大会特邀报告30分钟;分会场特邀报告20分钟;其他报告15分钟。

  请在各分会场开始前15分钟将PPT拷贝至会场电脑。

  3.会议日程(最终日程以会议手册为准)

大会日程总览(具体日程详见文末)

2025年8月15日

09:00 - 21:00

与会人员报到

兴凯湖国际大酒店一楼大厅

2025年8月16日(08:00-12:00) 铂金厅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08:00 - 08:30

开幕式

秦伯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08:40 - 12:00

特邀报告

张运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武海涛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研究员

2025年8月16日(13:30-17:00)会议中心

分会场

召集人

主题一

湖泊与湿地生态监测

刘 永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宋开山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史小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主题二

湖泊与湿地污染治理

宋立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朱广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李仁辉 温州大学 教授

主题三

湿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

陈鸿洋 东北林业大学 教授

刘赢男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王维奇 福建师范大学 教授

袁宇翔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主题四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

祝振昌 广东省海珠湿地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

究站 教授

宋垚彬 杭州师范大学 教授

潘应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2025年8月16日(19:00-22:00) 大会议室

《湖泊科学》编委会及读者、作者交流会

秦伯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李万春 《湖泊科学》编辑部

2025年8月17日(08:00-12:00)兴凯湖湿地国家站

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学术交流

邹元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常务副站长/研究员

  三、会议注册费

  1.缴纳标准:

类型

注册费标准

中国地理学会或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有效注册会员

1200元/人

一般参会者

1500元/人

学生参会者

1000元/人

  2.缴纳方式:

  1)转账支付:由会议合作会务公司黑龙江融媒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代收。

  账户名称:黑龙江融媒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爱建支行

  帐    号:451905409610629

  (请备注:兴凯湖论坛+姓名+单位)

  2)扫码支付:由会议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收取。

会议注册费收取二维码

  3.发票开具: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会后统一开具会议注册费电子发票,会务公司代收的,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出具会议合作说明。

  四、会议秘书处联系方式

  秘书长:

  李万春  电话:13851471606    Email:  jlakes@niglas.ac.cn

  邹元春  电话:13654361260    Email:zouyc@iga.ac.cn

  史小丽  电话:15951804368    Email:xlshi@niglas.ac.cn

  接站住宿:孔令阳  电话:18843438693    Email:konglingyang@iga.ac.cn

  注册报到:张  童  电话:18845115205    Email:zhangtong@iga.ac.cn

  报告论文:张琪瑶  电话:15104301708    Email:zhangqy0717@163.com

  五、食宿交通

  1.食宿安排:会议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会议用餐

  8月15日 晚餐 18:00 - 20:00

  8月16日 午餐 12:00 - 14:00

  晚餐 18:00 - 20:00

  8月17日 午餐 12:00 - 14:00

  用餐地点:兴凯湖国际大酒店二楼太阳厅自助餐厅

  会议住宿

  推荐酒店:兴凯湖国际大酒店(鸡西市密山市东安街201号)

  备用酒店:如家精选酒店(鸡西市密山市东安街175号)

  会务组为参会者在会议酒店预定了房间,大床房/双床房 300-450元/晚。

  2.交通指引

  1)航空

  您可乘坐飞机抵达鸡西兴凯湖机场,会议提供机场至会场接机服务,航班信息如下:

航段

航班号

起飞时间

落地时间

班期

北京首都—鸡西

HU7123

19:00

21:35

2,4,6

上海虹桥—青岛—鸡西

FM9229

06:50/08:30

09:30/11:40

每天

杭州—烟台—鸡西

GJ8821

06:35/08:30

09:20/11:40

1,3,5,7

杭州—烟台—鸡西

GJ8821

06:30/08:30

09:20/11:40

2,4,6

天津—大连—鸡西

GS4995

13:55/15:10

16:05/18:05

1,3,5,7

成都天府—济南—鸡西

EU2985

08:00/10:15

11:10/13:35

1,3,5,7

广州—沈阳—鸡西

CZ6384

10:25/14:05

15:10/17:00

1,3,5,7

北京大兴—鸡西

KN5509

07:45

10:00

1,3,5,7

  2)高铁

  北京、长春、大连、沈阳均有高铁抵达鸡西西站的班次,会议提供鸡西西站至会场接站服务,主要车次信息如下:

车次

始发站—到达站

时间段

北京—鸡西:途径沈阳北、长春西、哈尔滨西

G3507

北京朝阳—鸡西西

10:11—18:56

G915

北京—鸡西西

14:12—21:56

大连—鸡西:途径长春西、哈尔滨西

G703

大连北—鸡西西

07:00—13:36

G721

大连北—鸡西西

07:26—14:55

  3)火车(普速列车)

  您可乘火车抵达密山站,到站后请您自行乘坐出租车前往会议酒店,费用6元。

详细会议日程

2025年8月16日(08:00-12:00)

会议地点:兴凯湖国际大酒店 餐饮中心二楼 铂金厅(主会场)

第一节:大会开幕式

主持人:秦伯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 主任

时 间

会议议程

08:00 – 08:10

张运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 主任

08:10 – 08:20

郭正堂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08:20 – 08:30

姜 明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所长、站长/研究员

08:30 – 08:40

焦立格 黑龙江省兴凯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局长

08:40 – 08:50

大会合影

第二节:特邀报告

主持人:张运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 主任

时 间

报告内容

08:50 – 09:20

题 目:数字化技术与深海生境研究

报告人:李家彪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09:20 – 09:50

题 目:流域地理服务生态保护与管理

报告人:杨桂山 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 党委书记/研究员

09:50 – 10:20

题 目:近年来典型湖泊蓝藻水华发生和演变的格局、趋势和控制技术研发

报告人:宋立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10:20 – 10:30

茶歇、自由讨论

主持人:武海涛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副院长/研究员

10:30 – 11:00

题 目:湖泊水生植被退化理论与恢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张运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11:00 – 11:30

题 目:全球湖泊氮磷循环通量模拟与分区优化调控

报告人:刘 永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教授

11:30 – 12:00

题 目:中国-俄罗斯跨境流域-湖泊系统水生态研究

报告人:邹元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常务副站长/研究员


主题一 湖泊与湿地生态监测

2025年8月16日(13:30-17:20)

会议地点:兴凯湖国际大酒店餐饮中心二楼 会议室一

主持人/点评人: 刘永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时 间

分会场特邀报告

13:30 – 13:50

题 目:博斯腾湖多目标生态水位确定及水资源高效利用

报告人:陈求稳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所长/研究员

13:50– 14:10

题 目:生态环境监测与数智化应用关键技术

报告人:陈能汪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教授

14:10 – 14:30

题 目:新型蓝藻水华--拟柱孢藻的分布、扩张以及应急去除

报告人:李仁辉 温州大学 教授

主持人/点评人:史小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14:30 – 14:45

题 目:纳木错湖泊浮标和潜标观测

报告人:鞠建廷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副研究员

14:45 – 15:00

题 目:鄱阳湖不同生活方式浮游细菌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上的分化研究

报告人:马燕天 南昌大学 副教授

15:00 – 15:15

题 目:兴凯湖流域湖冰物候遥感监测

报告人:杨倩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副研究员

15:15 – 15:30

题 目:内陆水体DOM光学特性遥感监测

报告人:尚盈辛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副研究员

15:30 – 15:45

题 目:Under-ice dissolved oxygen dynamics of the saline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报告人:开金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特别研究助理

15:45 – 16:05

茶歇、自由讨论

主持人/点评人:宋开山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16:05 – 16:20

题 目:中俄兴凯湖流域土地覆盖变化与景观连通性时序分析

报告人:张荣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生

16:20 – 16:35

题 目:基于Sentinel-3 OLCI多时序遥感影像的兴凯湖浊度反演与变化分析

报告人:李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生

16:35 – 16:50

题 目:滨海大型人工湖后生浮游动物近十年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报告人:陈园 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生

16:50 – 17:05

题 目:长湖水生植物群落及其繁殖体库的衰退特征—基于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

报告人:全国庆 长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研究生

17:05 – 17:20

题 目:一种利用GOCI-Ⅱ数据监测内陆湖泊蓝藻水华的新算法

报告人:韩冰倩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生


主题二 湖泊与湿地污染治理

2025年8月16日(13:30-17:05)

会议地点:兴凯湖国际大酒店 餐饮中心二楼 会议室二

主持人/点评人:宋立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时 间

分会场特邀报告

13:30 – 13:50

题 目:太湖湖西区农业面源控制与水生态修复策略

报告人:张毅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13:50– 14:10

题 目:湘江长沙库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分析

报告人:彭渤 湖南师范大学 教授

14:10 – 14:30

题 目:大型湖库滨岸带藻类水华堆积风险预测

报告人:黄佳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主持人/点评人:朱广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14:30 – 14:45

题 目:湖泊水体DOM来源与组分研究

报告人:温志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14:45 – 15:00

题 目:鄱阳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蓝藻水华防控对策分析

报告人:陈宇炜南昌工程学院 副主任/教授

15:00 – 15:15

题 目:长江中游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水下光环境特征

报告人:吴晓东 湖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15:15 – 15:30

题 目:湖泊沼泽化进程中DOM生态环境效应

报告人:朱晓艳 东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15:30 – 15:45

题 目:生境偏好驱动湿地硅藻群落构建过程与机制研究

报告人:陆欣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副教授

15:45 – 16:05

茶歇、自由讨论

主持人/点评人:李仁辉 温州大学 教授

16:05 – 16:20

题 目:黑土地耕地系统湿地生态屏障构建技术研究

报告人:李广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6:20 – 16:35

题 目:白鹤滩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装特性及其环境驱动因素

报告人:田楚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16:35 – 16:50

题 目:DNA甲基化介导的本地适应与表型可塑性共同塑造生态恢复背景

下黄河三角洲芦苇的耐盐性

报告人:董淑琦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

16:50 – 17:05

题 目:硅对福寿螺啃食湿地植物的防御作用:氮浓度与茉莉酸的影响

报告人:李崴 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生


主题三 湿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

2025年8月16日(13:30-17:20)

会议地点:兴凯湖国际大酒店 餐饮中心二楼 会议室三

主持人/点评人:陈鸿洋 东北林业大学 教授

时 间

分会场特邀报告

13:30 – 13:50

题 目:东太湖藻类群落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报告人:朱广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

站长/研究员

13:50– 14:10

题 目:青藏高原不同盐度湖泊热力学性质差异及机制研究

报告人:王君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站 站长/研究员

14:10 – 14:30

题 目: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驱动因子和可预测性分析

报告人:杨柳燕 南京大学 教授

主持人/点评人:刘赢男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14:30 – 14:45

题 目:星云湖5万年来硅藻种群组合对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响应

报告人:李艳玲 云南大学研究员

14:45 – 15:00

题 目:快速水-气平衡装置及其应用

报告人:肖尚斌 三峡大学 教授

15:00 – 15:15

题 目:反硝化脱氮对太湖蓝藻水华动态变化的影响

报告人:许海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研究员

15:15 – 15:30

题 目:行船扰动对京杭运河生源要素循环的影响特征与机制

报告人:施文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教授

15:30 – 15:45

题 目:全球气候变化下兴凯湖水位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报告人:吴燕锋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副研究员

15:45 – 16:05

茶歇、自由讨论

主持人/点评人:王维奇 福建师范大学 教授

16:05 – 16:20

题 目:退化湿地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对有机碳分解的调控机制

报告人:秦雷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副研究员

16:20 – 16:35

题 目:极端天气事件对山地林区着生藻类群落的负面影响

报告人:朱宇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

16:35 – 16:50

题 目:灌木扩张对温带湿地土壤C、N、S循环及其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报告人:梁佳文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 博士

16:50 – 17:05

题 目:铅同位素对源-沉作用的指示

报告人:胡弘桀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

17:05 – 17:20

题 目:基于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技术的长三角多样性调查

报告人:柳香磊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生


主题四 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

2025年8月16日(13:30-17:05)

会议地点:兴凯湖国际大酒店 餐饮中心二楼 会议室四

主持人/点评人:宋垚彬 杭州师范大学 教授

时 间

分会场特邀报告

13:30 – 13:50

题 目:长江鲟种群恢复重建效果与对策建议

报告人:杜浩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主任/研究员

13:50– 14:10

题 目:青藏高原湖泊地质过程演化对现代盐湖及资源变化的启示

报告人:樊启顺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

14:10 – 14:30

题 目:滨海湿地碳汇功能维持与生物多样性演变的协同

报告人:王维奇 福建师范大学 副主任/研究员

主持人/点评人:祝振昌 广东省海珠湿地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教授

14:30 – 14:45

题 目:兴凯湖“浮毯”沼泽湿地研究及Living Lab平台建设

报告人:潘应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14:45 – 15:00

题 目:全球淡水湿地大型动物多样性变化的生态效应

报告人:何逢志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15:00 – 15:15

题 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保护关键技术及示范

报告人:李玉英 南阳师范学院南水北调学院暨水资源与现代农业学院

院长/教授

15:15 – 15:30

题 目:水文过程驱动下鄱阳湖湿地植被与水鸟生境耦合模拟

报告人:韩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15:30 – 15:45

题 目:40年来中华鲟自然种群的螺旋衰退及未来种群修复的遗传干预构想

报告人:杨海乐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5:45 – 16:05

茶歇、自由讨论

主持人/点评人:潘应骥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16:05 – 16:20

题 目:中国沿海关键停歇地质量退化导致鸻鹬鸟类迁飞区恢复受阻

报告人:彭鹤博 广东工业大学 博士后

16:20 – 16:35

题 目:十年禁渔以来长江镇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报告人:徐少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生

16:35 – 16:50

题 目:全球湿地恢复的生物响应

报告人:李松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生

16:50 – 17:05

题 目:城市化进程对高校校园植物beta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报告人:赵颖菲 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生



附:

兴凯湖简介

兴凯湖为中、俄界湖,由大兴凯湖(面积4380平方公里,中俄共有)和小兴凯湖(176平方公里,全属中国)组成。由火山喷发地壳落陷而形成的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者之间以98公里长的天然沙岗分隔,沙岗上生长着特有的兴凯赤松,形成独特的生态屏障。兴凯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员、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员。

保护区内保存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650多种高等植物(如兴凯湖松、野大豆)和350种脊椎动物,其中丹顶鹤、东方白鹳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此栖息。每年迁徙候鸟超过250万只,被誉为“亚洲最大候鸟迁徙驿站”。此外,兴凯湖大白鱼(翘嘴红鲌)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与秀丽白虾并称“兴凯湖双珍”。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祖先肃慎人便在此生活,创造了以渔猎为主的“新开流文化”。遗址出土了骨雕鹰首(海东青图腾)、鱼窖等文物,现建有肃慎文化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展示古代渔猎文明。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景区内的北大荒纪念馆和开发纪念碑记录了这段历史。密山口岸作为中俄边境贸易枢纽,还保留了世界最小的界桥——白棱河桥。兴凯湖集自然奇观、生态科研与人文历史于一体。其国际湿地保护地位和独特的地质演变历程,更使其成为全球生态研究的重要样本。

兴凯湖湿地国家站简介

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兴凯湖湿地国家站)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2155°N,132.2001°E),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一个国家级野外台站,始建于2009年,2014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级野外站,2020年进入国家站择优建设序列,2021年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并于2023年评估为优秀新晋国家站,2024年入选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兴凯湖湿地国家站聚焦于兴凯湖流域以至东北亚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互馈与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兴凯湖流域以至东北亚区域水资源供需、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服务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完善区域生态屏障的重大需求。兴凯湖站主要观测研究方向为:(1)湿地演化过程及功能稳定性维系机制;(2)湿地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生物保育;(4)湿地生态恢复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湖泊科学》简介

《湖泊科学》(www.jlakes.org;ISSN 1003-5427)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主办,主要报道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 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

《湖泊科学》2024年第14次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自2024年起,《湖泊科学》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文领军期刊项目(2024-2028年),已经被国内所有权威数据库(机构)列为核心期刊,并被EI等数10家国际专业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4年9月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湖泊科学》综合评价总分继续排名水文学、海洋科学类第一。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4年10月公布的2023年统计数据,《湖泊科学》的影响因子为2.258,总被引频次3411次。

《湖泊科学》2006起改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8-201。2020年起,定价调为68元/期,全年408元。

期刊订阅:

  1. 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8-201;
  2. 科学出版社期刊发行部:联系电话010-64017032 64017539;
  3. 网上购买:搜淘宝店、微店店铺名称:中科期刊(订阅及销售过刊)。

《湿地科学》简介

《湿地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湿地专业性学术期刊。《湿地科学》2003年创刊,主要发表国内外有关湿地形成与演化、湿地环境、湿地生态功能与过程、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生态工程等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目前,《湿地科学》已经被中国国内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收录,如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版)环境科学技术类的73种期刊中,《湿地科学》排名第10位,影响因子为2.60。2021年,《湿地科学》被中国地理学会确定为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2级期刊。

  期刊订阅:

  《湿地科学》2019年定价50元/册,全年刊期:6期,全年定价300元。

  1.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23;

  2.科学出版社期刊发行部:联系电话010-64017032 64017539;

  3.网上购买:搜淘宝店、微店店铺名称:中科期刊(订阅及销售过刊)。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86 431 85542266 传真:+86 431 85542298 Email:iga@iga.ac.cn